電商之戰 #2:攻敵必救

Danny Lin
foolish bits
Published in
10 min readOct 13, 2017

--

PChome 準備應戰了!

著名的出版人,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,也是 PChome 共同創辦人何飛鵬先生日前發表了一篇「為台灣最後的網路平台而戰(何飛鵬)」,文中提到:

大約三個星期前,網路家庭(PChome Online)開了一次董事會,會中董事長詹宏志報告了一項提案,要投資十億元給子公司露天市集,再由露天市集轉投資子公司商店街,以應付商店街對個人賣場的補貼戰爭,以迎戰蝦皮的威脅。

看到第一段,我不禁皺起眉頭。當下給了一句評語「增資對打行銷戰,正好中了對方的圈套,我想蝦皮應該看到這新聞高興極了!」。

我們來看看這裡頭到底賣了什麼藥。

前陣子剛看了一部很精彩的電影「攻敵必救」(Miss Solane, 2016),印象猶新,這部片的中文片名翻譯得很好,因為片中在談兩邊的征戰的過程,電影中的議題雖然是美國的槍枝管制法案,但其實裡頭運用到的道理來自孫子兵法,在商場實務中,孫子兵法被很多人所推崇。

片名來自於這一段。

進而不可御者,沖其虛也;退而不可追者,速而不可及也。故我欲戰,敵雖高壘深溝,不得不與我戰者,攻其所必救也;我不欲戰,雖畫地而守之,敵不得與我戰者,乖其所之也。

~孫子兵法

意思是說,「進攻時,敵人如果無法抵禦,是因為攻擊了敵人兵力空虛之處;撤退時,敵人如果無法追擊,是因為是行動迅速,讓敵人追趕不及。所以與敵人交戰時,看起來我軍是進攻,敵人就算壘高牆挖深溝,也不得我軍交戰,但其實是因為我軍攻擊了敵人後端最需要救援之處,敵人不得不應戰;如不想與敵軍交戰,看起來好像只是在地上畫出界線防守,但敵人無法與我軍交戰,其實是因為我設法改變了敵軍進攻的方向。」

正面交鋒在歷史上有很多例子,大部份還是以多取勝,至於以寡擊眾的故事雖然也有之,但其實建立在很多前提之下的。PChome [1] 究竟是寡還是眾呢,很難斷定。

PChome 的多與寡

PChome 是一個集團,包含了入口網站、購物網站,轉投資出版、商店街、露天拍賣等。從 PChome 的公開資訊來看,獲利能力其實在衰減,去年前兩季 EPS 3.84 跟今年前兩季 EPS 2.9 相比,大幅滑落 24.5%,目前手上可運用現金(營業流入)為 7.7 億。

從這些基本數字來看,增資 10 億確實如何飛鵬所言「所增資的十億元,幾乎已窮盡了我們整個集團之力」。

PChome 其實還算是獲利穩定的公司

從資本面來看,PChome 可能是「寡」。他的其他競爭對手,包含國內、國外,背後都有大財團、金主、網路巨擘撐腰,雖然獲利能力受到外部競爭的衝擊影響下滑,但從每年的股價淨值沒有太大的波動來看,PChome 還算是一家穩定的公司。但台灣的資本市場屬於消息面取勝,無法給予太多挹助,加上網路公司其實需要快速成長,「穩定」反而是一個隱憂。

PChome 的「眾」,來自他的歷史,還有時間累積下來的品牌印象。

現在 PChome 的流量跟營收紅利,的確來自習慣,還有不能否認的,多年來建立的品牌印象,例如,我對他退貨的部分就非常滿意,台灣沒有一家做得比他順,這部分的服務不容易做好,需要時間 — — 但除了台灣,還是有可能有國外來的平台競爭呀。

有朋友說「應該增加第三方支付,像是 ApplePay、LINE Pay…讓使用者更方便完成支付。」,我的看法不一樣。我認為台灣的電商在物流、金流已經很成熟了,反而不是決勝的差異點。比如說,PChome 購物的支付部分倒是個人認為目前做得最完整的一家,特別是分期零利率(當然,商品定價不是最優),但同樣的部分來看 PChome 商店街,就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— — 沒有分期零利率、免運費標準不一。當然,這跟經營的型態不同有關,PChome 購物是由 PChome 完全掌握,可以有效的管理交易流程、出貨、退貨與計算利潤,PChome 商店街是由商家自行出貨,選擇免運標準與支付的選項。

日前我曾提出電商的其中一個趨勢:Fulfillment by Marketplaces(市集倉庫)。這也是為什麼 2016年,在全球 Amazon 市集裡,有超過 20 億件商品透過 Amazon 的倉庫 (FBA) 遞送

因為,由市集主導的倉庫,解決了賣家幾個問題:

  • 全年無休的出貨服務
  • 不必煩惱倉儲問題
  • 退貨的處理
  • 撿貨、包裝,以及物流的問題

大幅的降低了電子商務賣家的成本,同時,未來將是電子商務自動化的時代,賣家只需要專住在商品銷售、行銷,其餘的後勤服務(logistics)都可以透過市集倉庫來自動化處裡,賣家不必擔心一天有 10,000 張訂單,需要大量人力處理出貨問題,影響了出貨及服務的品質。

上面提到的支付、物流、退貨…等等,這是屬於 UX(User Experience)的範疇,坦白說,PChome 購物做得不錯,PChome 商店街還有不少努力的空間。

PChome 購物可以做得還不錯,因為幾乎所有商品出貨都是透過自己的倉庫,一天五班以上的各家簽約物流公司遞送。在這一點上,首創 24 小時送達,的確在剛推出時是一個創舉,也吸引其他競爭者加入。

除此之外,把時間拉長,紅利花完了,就是定生死了。

Mobile First, UI and UX

Mobile 是 PChome 的硬傷,我相信很少人用過 PChome 購物、商店街的 app,但同樣情況來看另一家電商博客來,mobile 同樣也是博客來的硬傷。相對來說,做得最好的可能是 Yahoo 了。

Shopee 一開始就是從 mobile 切入點,如果你很少使用其他電商的 app,例如 Amazon、Rakuten、淘寶、天貓、京東,可能會對 Shopee 覺得耳目一新,事實上,Shopee 的 app 其實就是淘寶、天貓的翻版,更嚴格一點說,就是中國電商規格。這些「規格」已經在中國市場實驗過無數次了,變成了一種「公版」,所以體驗或許還不完美,但卻是經過洗鍊的結晶。

我的好友提到「UI/UX 從來都不是蝦皮痛擊PChome的關鍵」,事實上我認同 UI 的部份。UI 的優劣,很難從單純的美感與否來比較,使用者習慣還是最大影響的因素,電商講究的是點選、轉換、交易,跟我們一般認知「按鈕應該這樣比較好看」有很大的差異 — — 全世界最好的 UI 來自情色產業,因為情色網站為了要讓你多點選、觀看與交易,頁面上所有配置、樣式都是經過計算,確保可以創造最大營收,但是你可能從來不會覺得她的 UI 設計得很好看,這與我在 Mobile App 開發的順用與好用一文裡提到的概念是相近的。但 UX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,可能就是關鍵了。

試著想想,進入一家商店(不管是實體或線上商店),什麼對你是最重要的呢?

「我想買的東西這裡有」— — 這是一種 UX(使用者體驗)。

在商店裡有消費者想要的東西(品項與數量),只是做到了 UX 的第一步,讓使用者第一印象不錯,想要繼續逛下去,接下來才是看價格,然後才會想交易。交易的過程順不順暢也會影響繼續完成交易的意願,這包括支付的選項、流程,以及後續的物流服務部分。最後才是售後的服務的完整性。

我列舉的電商服務流程

所以商品的品項、價格、物流(運送速度、運送品質、物流資訊…)、支付方式等等,甚至是搜尋商品,都屬於電商的「使用者體驗」,在這個面向上,PChome 購物還具有很大優勢,PChome 商店街仍然還需要非常努力、露天拍賣則是年久失修。

免運費的補貼真的是解決使用者痛點嗎?短期來說,是的。長期來說,不見得是。

我們都知道「羊毛出在羊身上」的道理,補貼一定要能回收或是有回收的計畫,才不會只是往大海裡扔錢,一去不回。對 Shopee 來說,進入一個新的市場需要攻城掠地,增加使用者的數量就是補貼的回收策略,但是,對其他電商來說,還有其他方案嗎?

這的確是一個好大的難題。

他山之石可以攻錯。我們或許可以看看 Amazon 如何把這個痛點變成生意 — Amazon 分享了自己的倉庫、物流、倉管等,用 FBA(Fulfillment by Amazon)解決賣家在銷售上的痛點,推出 Prime 這種類似 Costco 會員機制,一方面解決買家對運費的顧慮,另一方面用來搭配其數位內容(音樂、電影、書籍等)培養消費者的使用習慣。

我當然不是說 Amazon 的做法一定適合台灣的電商市場 — — 類似 Amazon Prime 的方案,在台灣也不是沒有人嘗試,中華電信的 HamiPass 其實就是一種變形的類 Amazon Prime 方案 — — 解決痛點是有雙贏的機會的,就看如何下手而已

攻敵必救

如果跟進免運費的補貼,只是一種 counterplan(因應對策),而且作法跟對手一模一樣,那麼,我必須說,這是一個爛對策。當你跟對手出的牌一樣,又不確定自己是否有相對多的籌碼,只是在當對手的 follower,把自己的子彈提前打光而已。對於 PChome 來說,應該要思考的是,是否有更有創意的作法?不然要玩資本遊戲,台灣的電商本錢跟膽量真的永遠不可能有騰訊多。

從攻敵必救的道理來看,PChome 選擇了正面交鋒,而不是去攻打敵人最弱的地方,其實是失策了 — — Shopee 最需要救援的部分是哪裡?這是值得好好思考的地方。

至於為台灣最後的網路平台而戰一文中提到:

面對陸資,我一向認為要靠政府的力量,將陸資拒於門外,隔海峽而治,台灣業者方能免於陸資的不對等競爭,而網站產業就是其中的代表,大陸的騰訊、阿里巴巴都是世界級的公司,他們手中的「零錢」,都足以在台灣掀起血雨腥風。
很不幸的,現在EC產業面臨的就是這種不對等、不公平、不合法的資金消耗戰。

真是如此嗎?個人不這麼認為。

越是封閉的市場,才需要政府來介入,開放的市場來自良性的競爭,如果陸資、外資真的如此看好台灣的電商市場,願意一起參與競爭,絕對會產生一些正面的幫助,正如多年前 PChome 與其他電商業者競爭推出的 24 小時送貨到府一樣。只是,PChome 還停留在多年前的狀態,沒有往前走了。

陸資帶著「零錢」進入台灣市場,就是不對等競爭,那其他國家的資金呢?樂天、Yahoo,背後都是「外資」集團,他們手上的「零錢」可不會比較少呢。訴諸政治介入,把競爭者排拒在外,並不會讓自己變得更好。

我常跟朋友笑稱,「其實第一名才最恐怖,因為容易讓你怠惰,你看 Yahoo! 其實就是一個最鮮明的例子。所以這樣看起來,別太責怪 PChome 了 (大笑)」。

繼續閱讀:電商之戰 #2:續篇 — 各電商 app UI 粗略比較

相關文章:

[1] 這裡提到的 PChome 包括了 PChome 購物(百貨公司)、露天拍賣(個人交易市集)、PChome 商店街(商城)。

本文圖文除依創作共用授權條款標註出處者外,其餘皆為作者所創作,未經許可禁止轉載、重製、編輯。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,請多按下方的「拍手」圖像幾次、或是分享到社群網站上!

--

--